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有机结合,整体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集体备课对统一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双基的培养起着规范的作用,同时对提高青年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集体备课制度。
一、组织形式:
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主持进行,分管领导参与并监督。
二、集体备课原则:
1、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
(注:每周集体备课2-4节,各备课组根据课程表确定具体备课时间。)
2、坚持“五备”原则。即: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
3、坚持“五统一”原则。即:统一教学目标要求、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双基训练、统一作业及检测。
三、集体备课的基本过程
集体备课分为三个阶段:分散-集中-分散。个人先分别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包括课后习题)进行研究,形成个人教案初稿,然后定时集中,由主讲人(可一人或几人)详细讲解,再由全组老师讨论研究、补充完善,形成下周教学纲要,最后每个老师根据纲要写出每一课时的具体教案。
集体备课的基本过程是:
(一)汇报检查
1、检查上周个人听课情况和个人批改情况;
2、个人汇报上周教学进度执行情况;
3、汇报上周在批改学生作业、小测验题或统一考试题中发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或比较好的解题思路、技巧及个人在教学过程中成功的方法和试验。
(二)主讲人讲解
主讲人讲解的主要内容有:
1、下周教学进度和课标;
2、详细讲解下周每一课题或单元或章节的知识系统、重点难点、思想方法、常见习题类型及解法;
3、下周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堂例题、练习题、课后作业题的分层配置和目的;
4、下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使用建议。如实验器材和教学器材的准备,多媒体的使用建议等;
5、下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建议及有关的教学过程处理建议,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思维模式及处理方法;
6、提出其它需要讨论、研究的问题。
(三)集体讨论研究
1、讨论、完善主讲人所讲内容,形成下周教学方案;
2、讨论、研究主讲人或其他老师提出的有关问题;
3、纠正习题中出现的错误,讨论例题、练习题的增删及习题答案的修正;
4、对下阶段的有关任务进行分工。包括知识系统整理、习题类型与技能方法的查漏补缺、精题回顾、错题反馈、练习题和检测题的编组、考试卷的批改等有关任务的分工;
5、确定下次主讲人及有关内容。
注:集体备课的过程由备课组长负责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