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学校为进一步推动实施“6333”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位同学动起来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各班级根据学校要求按照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综合因素成立每组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所谓的"组内异质"指一个小组内有不同层面的成员组成,"组间同质"指各小组之间成员的构成水平是相同的)。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激励各学习小组共同努力,共同提高。为此学期末各班级全体师生根据学校制定的评比细则,评出班级优秀合作学习小组一个、优秀组员一名。具体评价细则如下:
二、优秀合作学习小组考评细则
1. 日常行为评价 (互评占20分)
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再结合每个月“学生十大习惯养成”主题活动,从多方面对其他小组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一个量化的评价,第一名20分,第二名18分,第三名16分,....。
2. 课堂教学评价 (占30分)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1)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
每节课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从导学案预习、黑板板书、展示质量(课堂讲解)、对抗质疑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
(2)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
教师评价到学习小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评价小组成员。
课堂教学评价第一名30分,第二名28,第三名26分,....。
3、期末学业成绩评价(50分)
学期末每组成员在班级考试成绩名次之和与学期初第一次考试相比较,决定小组学业成绩,第一名50分,第二名47分;第三名44分,…..。
三项评价分数相加,总分多者为本班级优秀合作学习小组。
三、优秀组员考评细则
优秀组员由任课教师及全体班委会成员票决产生。
本考评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在日后实行过程中如有不足之处将逐步完善。
20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