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我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的有效途径。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落实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对素质教育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威海二中学生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实践活动目标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关注生存的环境与状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劳动技能和精诚合作的精神,增强交往能力、协作能力、操作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劳动观念,完善人格与个性的健全发展。
二、实践活动内容
学生实践活动含社区服务(2学分)和社会实践(6学分)两个科目,学校将其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部分包括军政训练、社团活动、班级值周三个主题项目,校外部分包括参观考察、公益活动、学工学农、勤工俭学四个主题项目,每位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必须修满8学分。各班级、团支部、学生个人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第一至第五学期各个社会实践项目的时间
1、军政训练:第一学期7—14天,1学分。学生工作处、年级部统一组织,主要内容包括国防知识教育、队列队形训练、紧急疏散、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校规校纪教育、内务整理练习等。
2、学生社团:每学期活动至少5次,0.5学分。各年级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各类学生社团活动,主要团体包括学生会、广播站、文学社、书画社、篮球协会、足球协会、乒羽协会、健身俱乐部、合唱团、舞蹈队、军乐队、民乐队、高水平运动队等
3、班级值周:每学期7天,1学分。学生工作处、年级部统一安排时间,各班级自行组织,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卫生清扫、学生仪容仪表常规检查、体育大课间管理、午休晚休纪律检查、假期护校、临时性劳动任务等。
4、参观考察:每学期一次,0.5学分。各班级自行组织,参观或考察人文景观、文化遗产、革命遗址、科技馆、现代化建设成果、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等。活动过程中注重听、看、记,积累材料,结束后每人要上交一份观后感。
5、公益活动:每学期2天,0.2学分。各班级自行组织,主要包括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社区公益劳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等。活动前要上交活动方案,结束后要上交照片、证明材料。
6、学工学农:每学期1天,0.5学分。各班级自行组织,参加农场、园林、环卫、养殖、工厂、车站、港口、商场等行业的体验式活动,培养一定的劳作技能。活动结束后要上交一份实践报告、意见反馈表。
7、勤工俭学:每天0.1学分,班级统一组织和个人自主选择相结合,利用节假日到工厂、农场、工地、宾馆、饭店等地进行短期务工,结束后要上交一份证明材料。
三、实践活动方式
1、实践活动由学生工作处、校团委统一安排实施。
2、 实践活动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分散是指班级、团支部自选地点和时间开展的实践活动;集中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开展的实践活动。
四、实践活动组织
1、实践活动原则:
协调性原则。即实践活动由学生工作处、团委、年级部、班主任共同参与、组织。
教育性原则。即整个活动自始至终都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技能锻炼。
整体性原则。即要求班级集体组织活动,班主任全程指导,学生全员参与。
实效性原则。即注重活动的实际教育效果。
安全性原则。即要严守法律法规,遵守实践基地的规章制度,充分考虑气候、交通等因素,活动前要通知家长知晓,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就近性原则。即实践基地要便于学生参与。
2、实践活动步骤
(1)各班级、团支部在每学期初要上报实践活动配档,联系好实践基地,制定实践活动方案。 (2)学生工作处、校团委组织人员考察实践基地,审批活动方案。 (3)班级召开实践活动动员会。 (4)班主任组织、指导班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工作处、校团委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跟踪。 (5)班级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上交有关材料
五、实践活动评定
1、各班级、团支部要认真制定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并上交相关材料,学生工作处将组织人员对每位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评价分计入《学生发展报告》的学分认定栏内,随本人带入高考档案。
2、各班级、团支部每学期末要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评比,评出班级社会实践活动标兵(1名) 。
3、学生工作处、校团委每学期要评选校级社会实践活动先进班集体和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各级部3名),评选结果记入班级考核。
4、学校每学期将举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 |